《環境科學與技術》科學家揭示城市及農村地區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5-09
點擊數:
為您介紹科學家揭示城市及農村地區大氣貢同位素分餾特征。大氣是汞的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最主要的儲庫及運移場所。在大氣汞與地表環境的交換過程中,大氣與植物葉片間的交換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局部。然而由于汞具有復雜多樣的環境過程,且在天然樣品中的含量極低,傳統的以濃度觀測為基礎的研究伎倆在應用于大氣汞的源解析及汞在大氣與植物間的交換過程研究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及誤差。日前,中科院地球化學所馮新斌團隊雜我國城市、農村及偏遠地區大氣汞同位素分餾特征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布于《環境科學與技術》。
大氣汞同位素研究
目前針對大氣汞同位素的研究相對較少,在我國大氣汞同位素特征及大氣與植物界面交換過程的同位素分餾仍是空白。為了確立我國典型區域大氣汞同位素指紋特征及大氣-植物界面交換過程中的汞同位素分餾,馮新斌團隊建設了有效的大氣汞同位素采樣及前處理系統,并剖析了來自云南哀牢山、浙江大梅山、北京市和貴州省貴陽市的大氣汞同位素及森林凋落物中的汞同位素。
大氣汞濃度特征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具有較低大氣汞濃度的背景區域與具有較高大氣汞濃度的人為排放源具有明顯不同的大氣汞同位素指紋特征,其中受人為排放影響較重的城市/工業區大氣汞同位素主要繼承自當地燃煤中的汞同位素,而農村地區及偏遠地區的大氣汞同位素指紋則體現了背景特征及人為排放特征不同程度的混合。此外,研究成果還展現了大氣汞被植物葉片吸收的過程中存在著質量分餾及非質量分餾,推測光化學反應是導致這兩種分餾過程的最主要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