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Materials:高性能中空界面微結構新型鋁負
為您介紹高性能中空界面微結構新型鋁負極材料問世。近日,中國除草安全劑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中空界面結構的金屬鋁箔負極材料,并應用于高效、低老本雙離子電池。
新型結構解決傳統電池材料問題
唐永炳介紹道,這種新型結構有效解決了便宜金屬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循環性能差的問題。相關研究成果泡沫紙狀界面設計形成的超穩定固態電解質層及其在高效雙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已在線發表于材料科學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隨著便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市場醫藥中間體規模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高能量密度、低老本二次電池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多采用石墨類負極材料,其理論比容量僅為372 mAh g-1,且壓實密度較低,限制了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進一步提升。
雙離子二次電池的研發
據悉,通過與鋰離子的合金化/去合金化反應,便宜金屬負極通常具有更大的比容量,有望獲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其中鋁的理論比容量高達2234 mAh g-1(Li9Al4),且儲量豐盛,價格低廉。”唐永炳說,“然而,鋁負極在電池反應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體積膨脹,從而影響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基于上述考慮,唐永炳及其團隊成員秦盼盼、王蒙、李娜等人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中空界面微結構的金屬鋁箔材料,同時對其進行活性材料與集流體的一體化設計,并將其成功應用于新型高效、低老本雙離子二次電池。
唐永炳說:“我們采用結構設計、改造后的鋁箔同時作為負極活性材料和集流體,膨脹石墨為正極,并采用常規電解液。相對于傳統鋰離子電池,該新型二次儲能電池具有更高的工作電壓(平均放電電壓為~4.2V),同時顯著提升了活性材料占比和能量密度,并大幅降低了制造老本,且環境友康復。”
此外,中空微結構的界面設計使鋰—鋁合金的發生區域,成功限制在中空界面中,從而有效緩解鋁負極在合金化過程中產生的體積膨脹,獲得了高度穩定的SEI膜。
研究結果表明,該新型電池在半小時充放電速率下(2C)循環1500圈,容量保持率高達99%;另外,即便在功率密度高達2113 Wkg-1時,該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有169 Wh kg-1(10C,充放電工夫為6分鐘),遠高于大多數商用的鋰離子電池。
唐永炳指出:“我們的研究成果對便宜金屬負極材料的開發具有領導意義,有望促進基于便宜金屬負極的高能量、低老本二次電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