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議:治理霧霾應加強居民集中采暖 | | 旗
為您介紹:去年冬季進入采暖期后,大規模的重度霧霾頻頻發生。在24日舉行的“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上,中國除草安全劑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研究員說,通過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發現,京津冀中部存在大氣重污染“熱點區域”。對之強力控制、精準治污,投入少,治理效果較為顯著。
霧霾集中“熱點區域”
“熱點區域”是指頻繁地最先發生重污染過程、重污染持續工夫最長而且程度最嚴重的區域,即“最先污染、污染最重”區域。柴發合說,京津冀地區最突出的“熱點區域”位于保定城區及東南部、石家莊東北部、衡水西北部和滄州西部的四市接壤地區;北京南部、保定東北部、廊坊市區的三市接壤地區也存在“熱點區域”。
引起霧霾本源
綜合來源解析結果表明,今冬京津冀地區重污染的主要貢獻源依次為居民燃煤散燒、工業排放和機動車排放。其中,居民燃煤散燒是近期北京及周邊地區重污染最主要的貢獻源。
北京市環境愛護監測中心在會上提出的數據與源解析結果吻合。據統計,北京去年全年燃煤總量約為1200萬噸,其中非采暖期約300萬噸,采暖期約900萬噸,是非采暖期的3倍。進入采暖期北京每天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分別增加了14.3、6.4和12.7倍。
治療霧霾措施
因此,柴發合倡議,加強居民集中采暖,減少原煤散燒;工業生產要調節,在采暖期減產或停產,在大氣擴散條件較康復的夏季可加大生產力度,“當前水泥、鋼鐵等產業已開始這樣做了”。
“我國現有的環境管理體系對污染源辨認范圍十分有限,如數億輛的非路線移動源、數百萬噸的溶劑使用源都不在空氣污染源統計范圍內。”中國除草安全劑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說,除了完善PM2.5污染源解析,還應強化大氣立體觀測技術平臺,污染源頭減排和區域調控技術等。
責任編輯:qxl
你可能感興趣的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