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危險廢棄物傾倒黑市交易猖獗 亟須引起重視
為您介紹:多省危險廢棄物傾倒黑市交易猖獗 亟須引起器重。近日,山東、江蘇等地發生多起危險廢棄物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危及人身安全。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我國危險廢棄物處理價格昂揚,引發危廢層層轉包、黑市交易猖獗,大量危廢最終直接偷排地下,非法處理現狀驚心動魄,亟須引起器重。
危險廢棄物傾倒黑市交易猖獗
搜索“化工危險廢棄物”等關鍵詞,就能找到數十個危廢倒賣QQ群。這些群動輒數百人,群日交易量可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形成了一個龐大產業鏈。一些企業將危廢交給無資質企業或個人,一噸僅破費三五百元,省出近九成環保費用。大量危廢被層層轉包后,最終通過暗管排向地下,或者直接傾倒在廢棄礦井或者江河中,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污染,而來自毒地的氣態污染物則可能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健康風險。
有國家權威環保督查部門以“驚心動魄”形容當前危險廢棄物非法交易及處理現狀。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化工、煉油、采礦、醫藥、金屬制品等行業每年產生的數千萬噸危廢,按規定須交予有資質環保企業處理,老本平均每噸五六千元。一些企業不堪接受昂貴的處理老本,就以超低費用將危廢私下轉交給無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導致危廢交易黑市猖獗。危廢處理不當或者跑冒滴漏會造成嚴重的土地污染,再修復艱難異常。
一些環境健康專家還認為,來自毒地的氣態污染物,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產生急性健康風險;在更多情況下,會由于長期暴露在低濃度污染中而產生慢性健康影響,這意味著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患上惡性疾病。以工業常用的溶劑三氯乙烯來說,長期暴露可能造成肝癌、免疫缺陷、腎衰竭、淋巴癌、生殖系統疾病、中央神經系統受損等疾病風險。
產生危險廢棄物的多重起因
危險廢棄物層層轉包、交易猖獗,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同時也折射出相關監管長期乏力的嚴峻現實,而監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則與危廢處理設施有效供應不足、督察及檢測力量單薄、行業管理秩序凌亂、法律法規不完善、對企業負責人監督執法不嚴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危廢交易難以從本源上被遏制。
首先,環保設施供應不足,和化工生產能力極其不匹配,危廢處理價格昂揚。業內人士指出,化工產品原材料投入產出比約是1.3至1.5比1,即生產一噸成品,將產生三五百公斤危廢,醫藥行業危廢產生比例更高,但只有小局部危廢能按有關環保規范進行處理。
其次,國家環保部門監管有難處。據了解,2015年下半年,國家環保督察人員曾和地方環保部門一起去東部某市督察一家做顏料的企業,發現臺賬登記危廢總量與理論總量有明顯出入。這位國家環保督察人員在企業內發現,空闊處有地方長了草,有地方沒長草,當即叫來挖掘機刨開地面,發現大量含醌的有機胺。
此外,對企業負責人的監督執法不嚴。中國除草安全劑政法大學環境法教授王燦發說,任何企業違法都有具體人執行,如果僅僅處罰直接責任人,不處罰企業負責人,難以遏制危廢交易。
全國性摸底打擊火燒眉毛
隨著一些化工產業加速由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東部地區正在償還歷史“欠賬”,中西部危廢管理和處理也亟需跟上。業內人士指出,應盡快授權一批新機構有認定危廢資質,提高危廢認定效率,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在全國開展危廢監管專項行動,打響解決危廢歷史遺留問題的“殲滅戰”。
在便捷執法方面,常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吳軍認為,危廢認定本身不難,難在法院認可的有資質認定機構較少,國家對此宜盡快授權一批新機構有認定危廢的資質,并縮短認定周期,保證環保執法及時到位。
工業原料品登記制度也應盡快完善,加強行政和司法的聯合執法。徐亦鋼倡議,進一步要求化工企業在質監部門明確登記產品中含有的所有主要物質,并明確闡明產業的適用范圍,建設較為完備的責任溯源機制,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完善危廢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強化企業入市申報數據的主體責任,做到去向可追蹤、責任可倒查。
從全國來說,國家環保部門宜把長期超量貯存、存在重大隱患的園區和企業一家家排出來,督促其指定處置計劃,規定整改期限,打一場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殲滅戰”。
為了提高執法效率和效果,吳軍剖析指出,公安機關和環保部門的環境執法取證方式差別較大,對此宜進一步明確,在處理危廢案件時摸索兩部門聯合行動,發現線索后,兩方先期獨特聯合出勤摸底,各自根據需求取證,完善證據鏈,形成對危廢倒賣和傾倒行為的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