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化工中間體合成血液檢測有望常規活檢的可靠替代
為您介紹:正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一項研究說,大規模基因組剖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康復地確立診療計劃,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牢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概念
癌癥血液檢測概念的提出已有相當一段工夫,它又被稱為“液體活檢”,是通過檢測、剖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段對患者進行早期篩查、診斷并監測癌癥發展演變。這種技術老本低、易操作,并可避免傳統侵入性組織活檢所帶來的痛苦。
在這項迄今最大規模有關癌癥的基因組剖析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5萬名癌癥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剖析,樣本波及50個癌癥種類。研究人員使用的血液檢測辦法被稱為“守衛360”,由專注癌癥診斷技術的美國“守衛健康”公司開發,可檢測近70種基因變異。
在年會上報告這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教授菲利普·麥克說,研究表明,當不能安全獲取可用于切片活檢的腫瘤組織或僅憑傳統活檢不能提供足夠信息確定癌癥基因型時,剖析患者血液中游離的腫瘤DNA可成為一個“信息量十分豐盛、侵入性極小的替代方式”。
癌癥血液檢測的劣勢
與傳統活檢相比,癌癥血液檢測具有一些劣勢。由于腫瘤DNA的變化往往早于腫瘤組織的生長變化,因此血檢有助醫生更及時調整治療計劃。此外,用于活檢的組織是取自腫瘤的某個部位,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相比之下血檢結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腫瘤DNA信息。
未參與研究的美國希望之城國際醫學中心腫瘤學家帕爾評價說,在組織活檢之外有另一種牢靠的癌癥篩查選項,對醫生為特定患者選取合適的治療計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