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然酶讓硅碳結合,可助力新藥研制
為您介紹《自然》天然酶讓硅碳聯合,可助力新藥研制。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24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發現,在一種天然酶的作用下,當活體大腸桿菌細胞被“喂食”合適的含硅化合物時,其內部可形成碳—硅鍵。這是科學家首次證明有機生物體能讓硅碳聯合。除有助新藥研制外,該研究還有助于解答生物進化過程為何對硅視而不見的問題。
硅從未出現在有機生命碳基鏈內
生物體讓很多常見的金屬為其所用,如血紅蛋白細胞中含有鐵,葉綠素中含有鎂等。盡管硅是地球上第二豐盛的元素,僅次于氧,但硅僅現于生物的無機化合物內,例如單細胞硅藻的氧化硅殼,從未進入有機生命的碳基鏈內,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此前,科學家們已借助人造催化劑,讓硅和碳“聯姻”,但加州理工大學的弗朗西斯·阿諾德想厘清天然酶是否也能充當讓硅碳聯合的“紅娘”。
阿諾德團隊發表在24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稱,他們對蛋白質數據庫進行了全面篩查,并從數十種有潛力的酶中挑出了一個。這種酶源于一類生活在冰島海底溫泉內的嗜極菌——海洋紅嗜熱鹽菌。他們將其插入大腸桿菌內。果不其然,如果添加合適的含硅化合物,這種酶能催化硅—碳鍵的合成。
制造硅有機化合物研究
不過,在制造硅有機化合物方面,經過遺傳批改的大腸桿菌的效率仍然不是很高,因此,研究團隊讓這種酶的活性區域發生變異,經過數代進化,新的天然酶效果優于人造催化劑。阿諾德表示,接下來他們打算研究將硅整合入生命的康復處和老本。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康奈爾大學的羅德·霍夫曼說:“最新研究將化學辦法和定向進化聯合在一起,制造出的酶形成了碳—硅鍵,這一美好研究創造了新化學模式。”
以色列理工大學有機化學專家伊扎克·阿佩羅伊格說:“新研究為藥物研發領域開辟了新門路,有助于發現和研制出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