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院學報》:澳大利亞干細胞療法動物
告訴你干細胞療法能使因創傷、疾病、老化而損傷的人體組織再生。據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大學(UNSW)最新消息,該校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進行了動物實驗,這種療法有望在幾年內變成現實。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干細胞修復法
這種修復辦法的原理類似于蠑螈的肢體再生,可用于修復多種組織類型,研究人員認為這有望扭轉目前再生醫學的治療方式。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抽取了骨骼和脂肪細胞,關閉了它們的記憶,將之變成誘導多能干細胞(iMS)。他們用5-AZA(5-氮雜胞苷)聯合PDGF-AB(血小板源生長因子-AB)處理約兩天,再單獨用生長因子處理2至3周,并將其插入到損傷組織部位,它們就會增殖,促進組織生長愈合。
干細胞療法研究
論文主要作者、UNSW副教授約翰·皮曼達說,這一技術是個基礎性突破,因為iMS能再生成多種類型組織。論文第一作者瓦希·詹德坎然說,許多其他干細胞療法還在研究中,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胚胎干細胞不能用來修復損傷組織,因為可能形成腫瘤。而用病毒來誘導產生干細胞,這在臨床上是不能接受的。相比之下,新技術是一個進步。“我們認為,新技術克服了這些問題。”
神經外科醫生、UNSW威爾士親王臨床學院聯合講師拉爾夫·莫伯斯說,這種療法在治療頸背部疼痛、椎間盤損傷、關節與肌肉退化等方面有巨大潛力,還能促進骨與關節手術后恢復。通過移植重編程干細胞,能使椎間盤植入物和病人自己的骨骼更康復地融合在一起。
目前,該團隊正在評估能否重新編程成人脂肪細胞使其變成iMS,安全有效地修復小鼠受傷組織。人體實驗預計于2017年底開始。
責任編輯:qxl
你可能感興趣的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