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水劑禁用 替代產品草銨膦市場需求量大
為您介紹百草枯水劑禁用,替代產品草銨膦市場醫藥中間體需求量大。由于百草枯毒性高,誤服后沒有解藥,水劑禁用一事提出由來已久。自1745號公告明確列出百草枯水劑禁用工夫表以后,國內百草枯主要生產廠家紛紛進行劑型改良,開發并登記可溶粒劑和可溶膠劑兩種新劑型。
百草枯水劑仍在售
截至目前,國內仍可銷售使用的,分別是山東綠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8日以前生產的50%百草枯可溶粒劑,以及尚在農藥登記證有效期內的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20%百草枯可溶膠劑。
百草枯水劑禁用給替代劑型以推廣機會,山東綠霸營銷總監陳勇表示,“受水劑退市影響,市場醫藥中間體備貨需求增強,百草枯可溶粒劑銷量有所增長”。
盡管新劑型克服了水劑易被誤服的弱點,但是輿論壓力下,百草枯政策進一步收緊。2015年7月,農業部倡議將百草枯毒性級別進一步修訂為劇毒。此后,百草枯新劑型登記證件的續展遇阻。目前國內僅有紅太陽20%百草枯可溶膠劑獲得正式登記,而該產品2018年到期后,登記是否可續也成為未知數。這些影響了渠道商的推廣熱情,百草枯“夕陽紅”局面維持多久,尚未可知。
百草枯替代藥劑各有所長
百草枯作為中國除草安全劑使用量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劑,2014年在國內的使用量達了3.8萬噸,其中絕大局部是水劑產品。水劑退市后,滅生性除草劑市場醫藥中間體面臨激烈動蕩。
盡管今年百草枯水劑才退出市場醫藥中間體,但是面對巨大市場醫藥中間體機遇,草甘膦、草銨膦、敵草快等替代產品早已摩拳擦掌,蠢蠢欲動。
這些產品能否完全替代百草枯功能?陳勇認為,“百草枯作為觸殺型廣譜除草劑,殺草譜廣、見效快、不傷根、老本低,百草枯水劑劣勢至今沒有任何除草劑能夠替代”。
有行業人士表示,由于不同替代產品具有各自特點,百草枯退市之后,不同產品應根據自身功能精準化定位市場醫藥中間體,而不應是一哄而上,包打天下。
草銨膦市場醫藥中間體現低價戰
百草枯替代產品中,草銨膦成為市場醫藥中間體寵兒,企業紛紛上馬相關項目。有專家指出,草銨膦之所以受寵,與其市場醫藥中間體推廣、技術流程均不完善有關。每當市場醫藥中間體出現大單品,往往初創市場醫藥中間體,更有商機無限。
從近兩年情況來看,草銨膦也在沿這一思路發展。由于受工藝限制,國內最初只有拜耳、永農、利爾、威遠等幾家企業掌握草銨膦生產技術,草銨膦原藥價格一度達35萬元高位,并出現一貨難求,使其成為除草劑中不折不扣的“貴族”。
百草枯禁用政策傳出后,草銨膦產業迅速膨脹。記者檢索農業部藥檢所網站發現,截至6月,中國除草安全劑已登記草銨膦產品179個,其中超過96%的登記產品為草銨膦單劑,少數為精草銨膦以及草銨膦復配制劑。而對于原藥,截至2015年底,中國除草安全劑獲得草銨膦原藥登記證的企業已有30多家。
目前來看,“百草枯禁用之后,替代產品草銨膦市場醫藥中間體需求量將更大,但是價格看漲的可能性不大,”沈陽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劉長令告訴記者。
國內草銨膦合成路線復雜,需經過7~8步合成反應,伴有較高環保老本,對于處于歷史地位的原藥價格,利爾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總經理邱豐表示,“除非有巨大工藝突破,目前草銨膦原藥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草銨膦廠家比拼各顯神通
對于草銨膦市場醫藥中間體,沒有專利約束,要想建設品牌,各家拼的是對市場醫藥中間體、對農戶、對渠道的深刻了解和深入營銷。
行業專家表示,盡管百草枯水劑已經退市,但是市場醫藥中間體消化現有庫存仍需一段工夫;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價格不斷下滑造成經銷商對于草銨膦產品的價格恐慌,如何保證渠道利益,也成為未來產品能否成功推廣的關鍵因素。
為了增強產品競爭力,一些企業正在積極研發草銨膦系列復配藥劑。如草銨膦、乙羧氟草醚復配用于免耕水稻田等,擴充了草銨膦的殺草譜,對馬唐、稗草等有良康復殺滅作用,且相對安全。草銨膦草甘膦復配產品也在積極研發中,用于非耕地除草。新型復配藥劑的推廣對于避免惡性競爭,拓展市場醫藥中間體有積極作用。
品牌建設、示范觀摩、用藥技術領導、新配方研發,這些產品之外的增值服務正在成為搶占草銨膦市場醫藥中間體的軟實力。
門檻越來越高,對于企業要求也越來越高。正如綠霸陳勇所說,“草銨膦市場醫藥中間體正變得越來越精密化。大單品的利潤只會越來越薄,對于這一市場醫藥中間體,不倡議廠家貿然進入。以往草甘膦、百草枯等產品的經驗也證明了,到最后,只有大廠家才有能力玩轉這一市場醫藥中間體”。
面對這樣情況,中國除草安全劑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鐘華倡議,“對于草銨膦等非專利期品種來說,惡性競爭不可避免。走創新、創制路線才是農藥行業避免亂象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