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學家在帕金森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為您介紹: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所有人關注的重點。其中,神經退行性疾病更是因為其特殊性而受到寬泛關注。而作為這類疾病中的代表,帕金森癥更是被各國生物學家競相研究。
c-Abl-p38α信號治療帕金森癥前景
最近中國除草安全劑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袁增強等人在馳名期刊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c-Abl–p38α signa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PTP-induced neuronal death”的研究報告,介紹了他們關于c-Abl-p38α信號在多巴胺神經元死亡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成果。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袁增強實驗室發現非受體酪氨酸激酶c-Abl在MPTP (1-甲基-4-苯基-1,2,3,6-四氫砒啶)誘導的多巴胺神經元死亡發揮重要作用。在MPTP處理小鼠紋狀體及黑質致密部發現c-Abl顯著被激活,神經元中特異性敲除c-Abl能夠顯著減少MPTP導致的多巴胺神經元死亡。注射c-Abl克制劑STI571(甲磺酸伊馬替尼)同樣能夠顯著減少MPTP誘導的神經元死亡,并且顯著改善小鼠運動協調能力。聯合SILAC技術及生化辦法,鑒定到在氧化壓力下c-Abl主要激活了下游底物p38α。c-Abl特異性的酪氨酸磷酸化p38α Y182及Y323位點,促進p38α二聚體的形成進而激活p38α。p38α的克制劑也能夠顯著克制MPTP導致的多巴胺神經元的死亡及改善小鼠的運動協調能力。這項研究顯示開發特異性的能夠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的c-Abl或p38α克制劑在預防或者治療散發性帕金森氏病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帕金森癥臨床特征
帕金森癥的主要臨床特征是靜止性震顫,運動遲弛緩肌僵直,神經病理學特征是位于黑質致密部的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及路易斯小體的形成。導致帕金森氏病因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家族遺傳性帕金森氏病;二是由于環境毒素及衰老過程中體內活性氧的累積導致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出現的散發性帕金森氏病。但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帕金森氏病只占少數局部,大多數的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散發性,因此研究氧化壓力下多巴胺神經元死亡的分子作用機制及發現新的藥物作用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qxl
你可能感興趣的欄目: ,,,,,,